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缓控释肥知识—概念、发展、应用及展望
时间:2018-10-06 09:1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 印
缓控释肥知识—概念、发展、应用及展望
(多益成研发部摘编)

一、缓控释肥的定义与意义
1、肥料的定义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98年公布的土壤学名词,所谓肥料,是指“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我国的国家标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GB/T6274-1997)[1]中把肥料定义为“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 根据肥料的定义,植物激素类(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肥料之列,声、光、电、磁等物理因素更不是肥料,如磁肥的名称是不正确的。因此将诸如此类的物料称之为新型肥料是站不住脚的。

2、缓控释肥的概念
缓控释肥都是含有植物所需养分的肥料。这里的“释”是指“释放”,是一种化学物质(作物营养物质)转化成为一种能被作物吸收的养分形态的过程,如溶解、水解、降解等。
广义上讲缓控释肥料是指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传统肥料相比较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内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美国作物营养协会(AAPFCO)对缓释和控制释放肥料的定义为:所含养分形式在施肥后能延缓被作物吸收与利用,其所含养分比速效肥具有更长肥效的肥料。
但狭义上对缓释肥和控释肥来说又有其各自不同的定义。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s,SRFs)又称长效肥料,主要指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养分的速度比普通肥料缓慢的肥料。其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不能很好地控制,释放时受土壤pH值、微生物活动、土壤中水分含量、土壤类型及灌溉水量等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肥料释放不均匀,养分释放速度和作物的营养需求不一定完全同步;同时大部分为单体肥,以氮肥为主。
缓释肥的高级形式为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CRFS),是指通过各种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基本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一类肥料,施入土壤后,它的释放速度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速度的影响很大,在比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温度升高,控释肥的释放速度加快,同时植物的生长速度加快,对肥料的需求也增加。
近年来,控释肥料被描述为在肥料制备使用过程中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已知并可控制的肥料。欧洲标准委员会(Committee European Normalization,CEN)综合了有关缓释和控释肥养分缓慢或控制释放的释放率和释放时间的研究,提出了作为缓释和控释肥应具备的几个具体标准,即在25℃下:
(1)肥料中的养分在24小时内的释放率(即肥料的化学物质形态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有效形态)不超过15%;
(2)在28天之内的养分释放率不超过75%;
(3)在规定时间内,养分释放率不低于75%;
(4)专用控释肥的养分释放曲线与相应作物的养分吸收曲线相吻合。
由此可见,缓释肥可以是包膜,也可不包膜,所用包膜材料性质不稳定,释放期较短;而控释肥一定是包膜肥,但包膜肥不一定是控释肥

3、普通化肥与缓控释肥料的区别
普通化肥是由化学方法制取的,在水中释放迅速,肥效快,有效期较短的一类化肥,如碳铵、尿素、氯化钾、磷酸铵等。缓控释肥料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普通化肥最初的释放延缓,延长其养分对作物供应有效期的一类化肥。

4、发展缓控释肥的重大意义
(1)节能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但目前粮食的安全是以消耗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长期这样下去,中国农业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因此,如何保证化肥的有效供给、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如何贯彻科学施肥,是一项紧迫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化肥消费量每10年上一个台阶,基本上以1000万吨的增加量增长。按照这种发展模式,2020年中国化肥需求将达到6800万吨。如果我们生产6800万吨化肥,国家需要投资1500亿元,每年多耗费外汇15亿美元,农民购买化肥需增加1000亿元开支。社会、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即使国家愿意用资源和能源换取粮食安全,我们的耕地质量和农业环境也是不允许的。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走质量代替数量的道路,努力实现2020年化肥需求控制在5800万吨以内。
我国氮、磷肥生产虽然已经能够自给有余,但为了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我们要消费近5000万吨(折纯)化肥。生产这些化肥需要消耗大约1亿吨标煤、1100万吨硫黄、近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近4300万吨磷矿。而且,如果按照氮肥利用率30%估算,我国每年要损失近400亿元,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同时,我们国家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即城镇化问题。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2005年农村外出劳动力总数为1.08亿,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50%年龄在40岁以上。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剩余劳动力比例仅为10.7%。城镇化让农村壮劳力越来越少,劳力成本越来越高。农民渴望省工省时、又能高产高效的肥料。
而缓控释肥十分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将中国每年消费的3500万吨氮肥(折纯)的20%发展成为缓控释肥,利用率按照提高10%计算,中国每年将减少70万吨的氮肥使用量,将给农业、工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2)减排
2009年7月28日,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发布了《化肥、气候变化与提高可持续生产力》白皮书。IFA采用生命周期方法评价了化肥在生产、运输和使用整个链条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结果显示,化肥生命周期过程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量为2%~3%。如果化肥工业能够采用先进技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每年可以达到2.2亿吨。
缓控释肥正是这种先进技术的结晶。科学家发现,缓控释技术能够将氮肥或其他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曲线与作物生长曲线一致,大大降低化肥养分在土壤释放过程中挥发、淋洗、反硝化损失。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又能减少化肥使用,进而大大降低氮肥生产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小氮肥施用过程中对水体和大气环境的压力。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初期试验表明,缓控释肥与现代农业、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息息相关,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符合国内农业发展趋势。这体现在“两增、两节、两减”3个方面。两增,即增产、增收。使用缓控释肥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最高达到40%;农民通过使用缓控释肥,每亩增收100~200元不等。两节,即节肥、节能。缓控释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并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两减,即减少环境污染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劳动强度。

二、国内外缓控释肥研究进展
1、国外缓控释肥研究进展
自从1948年美国的K.G.C1art等人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缓释缩合肥料尿素一甲醛后,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经历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过程。1960年以前主要是尿素一甲醛结合物缓释肥料的初步研究。20世纪60年代,缓释肥的研发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尿素一甲醛缩合物的生产及其应用方面;石蜡、松香等作为包裹膜方面;缩二脲的应用和危害。
到了20世纪70年代,研究方向主要为尿素一甲醛缩合物、聚烯类等作为包裹肥料膜,肥料中搀杂其他难溶物、添加剂、抑制剂生产缓释肥料,异丁叉二脲和正丁叉二脲缩合物缓释肥料的研究方面。
20世纪80年代是缓控释氮肥研发突飞猛进的年代,缓控释氮肥开始走多元化道路,其研究方向也随之扩大,主要是对硫磺、聚乙烯、磷酸镁铵[(NH4)MgPO4·H2O]等作为包裹肥料膜材料方面的研究,及关于包裹缓释肥料理论模型的研究。
到了20世纪90年代缓释肥趋于成熟,各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细化,并对新的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其中包括对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包裹膜分解过程的研究、吸附缓释肥料的研究等。 
目前,缓控释肥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膜新材料的研发、新型化学合成缓释肥料合成工艺方法的研究及新型缓控释肥料长期应用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等。

2、国内缓控释肥研究进展
在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就开始长效氮肥的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包膜长效碳酸氢铵。与此同时,上海化工研究院、湖南、福建、黑龙江等省市农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北水保所和郑州工业大学等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近几年我国缓释肥料发展迅速,主要采取两种技术路线,分别是将肥料进行微溶化或包膜处理来实现肥料养分的缓控释。前者的代表性产物有脲醛化合物(UF),后者的代表性产物有硫包膜尿素(SCU)、聚合物包膜尿素(PCU)等。
目前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单位正在开展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质性进展,有部分产品及肥料生产设备已经面世。例如郑州大学磷肥与复肥研究所不仅在国内建立了缓控释肥料生产厂,并且其以钙镁磷肥为包裹物的缓控释肥料还取得了美国专利,并成功地在美国建厂;山东农业大学与金正大集团合作,建成了年产30万t缓控释肥料生产设备,并已投产;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则在探索用低成本控释材料和非专用设备生产包膜肥方面获得初步成功;北京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了树脂包衣缓控释肥料生产设备,并研制出适合不同作物需要的控释肥系列新产品。该项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表明研制的缓控释肥料已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然而,要使缓控释肥料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尽快扩大推广应用范围,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缓控释肥的类型
(一)物理型缓控释肥料
物理型缓控释肥料就是通过简单的物理过程处理,使肥料具有缓控性。物理型缓控释肥料大多为包膜肥料,一般通过一些手段如加热、喷涂、干燥等在肥料颗粒表面喷涂一层或几层惰性物质,形成致密的低渗透性膜,因而能控制水进人肥料核心以及养分溶液从膜内向外部扩散的速度,进而延缓肥料中养分的释放速度。
膜的阻水性能越好,肥料的溶解就越慢。其养分释放过程首先是水分透过膜,水蒸汽凝结在固体肥料芯上并溶解部分肥料芯,引起内部压力的累积。如果内部压力超过膜的承受力,包膜破裂,颗粒养分快速释放出来,这种释放过程被称为“损坏机制(Failure Mechanism)”;如果膜能承受住内部压力,肥料中的养分就通过扩散而释放,其动力是膜内外的浓度梯度,这种释放过程被称为“扩散机制”。发生这两个过程与否,关键取决于膜的机械状况、厚度、质量及包膜颗粒的半径和粒形等因素,包膜内养分的扩散释放可通过调控包膜物的性质加以改变。
常见的包涂材料主要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无机化合物作为包裹膜材料的有硫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无机化学肥料等。而有机物作为包膜材料的有石腊、烯烃聚合物或共聚物、不饱和油、天然橡胶等。

1、无机包膜型缓释肥
(1)硫包膜肥料
硫包膜肥料是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缓控释氮肥,这种肥料是将硫磺在156℃熔化,喷涂于被空气预热的肥料颗粒表面作为包膜,随后用密封剂(微晶石蜡一煤焦油或聚乙烯一重油)喷涂封住包膜上的裂缝及微孔,然后是第3个涂层,通常是硅藻土作为调节剂以防止肥料颗粒相互黏结 。硫包膜肥料中养分的释放主要取决于膜的包裹质量及密封剂的密闭效果。硫包膜肥料对土壤水分含量、生物活动、运输及施用过程中对膜的磨损都是非常敏感的。
 2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包裹肥料
  该类包裹缓控释肥通常先将肥料颗粒与金属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混合,随后往上喷涂长链有机酸,稍加热后在肥料颗粒表面上反应形成金属盐包膜,最后用蜡密封。生产工艺中也可将金属氧化物和惰性物如滑石、石灰石、粘土等或一些营养物质混合使用 。这类包膜肥料制备所需时间较短,成本低廉,储存性能好,但其养分的缓控释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肥料包膜肥料
就是在一种肥料的表面再包裹一种或几种另外的肥料。该类缓控释肥料主要以中国乐喜施缓控肥(LUXECOTE)为典型代表。LUXECOTE以尿素作为核心,在其表面依次包敷复合物和微溶性养分物质等(含N、P、K和Mg.Fe、Zn)。它通过水渗过含营养物质的包裹层,溶解核心的氮肥后通过包裹层再向外扩散释放氮。该肥料养分释放速度受土壤温度和pH值影响较小,养分释放均匀,缓释效果较好 。
就目前缓控释氮肥的研究来看,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制造过程不涉及化肥的化学反应,通过包膜材料成分和厚度的调整,来控制肥料养分释放速度,该类肥料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能灵活地调节其释放特性,制造工艺方法简单易行,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较大优势。

2、有机化合物及聚合物包膜肥料
(1) 热固性树脂包膜肥料
是在制备过程中使聚合物作用在肥料颗粒上,由热固性的树脂交联形成的疏水聚合物膜。常用的热固性树脂有醇酸类树脂和聚氨酯类树脂。醇酸树脂是双环戊二烯和甘油酯的共聚物,养分的释放可以通过改变膜的主要成分或膜的厚度来控制。聚氨脂类包膜是在肥料颗粒表面上直接原位反应生成。养分从这种产品中的释放主要依赖于温度变化,土壤水分含量、pH值、干湿交替以及土壤生物活性对释放影响较小。热固性树脂类包膜材料的品种很多,具体的物质包括环氧树脂、脲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呋喃树脂和类似的树酯等。
(2) 热塑性树脂包膜肥料
其工艺技术是在制备过程中将树脂溶液或熔体包覆在肥料颗粒表面,可形成一层疏水聚合物膜。例如将热塑性包膜材料溶解于特定溶剂中,并加入一种或多种矿物粉,于硫化床反应器中喷涂在肥料颗粒上,形成一层聚合物膜。改变包膜材料的比例或添加矿物质的量,可以得到不同养分释放率和释放曲线的肥料。通常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包膜材料有 α-烯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如LDPE、聚丙烯、聚丁烯等)、乙烯-丙烯的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一氧化碳共聚物等,也可以用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聚酰胺和聚乳酸等热塑性树脂。
(3) 蜡包膜肥料
蜡作为包膜材料广泛用于各种水溶性肥料。美国专利中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先用熔融石蜡包裹肥料颗粒,随后使蜡固化制得包膜肥料 。
(4) 不饱和油包膜肥料
一般该类肥料要在肥料颗粒上喷涂两个涂层:第1层是具高黏性不饱和油;第2层是低黏性不饱和油,主要起密封和防黏连作用。
(5) 改性天然橡胶包膜肥料
天然橡胶经过硫化,添加一些改性物质后就可以用作肥料的包膜材料。
我国的缓释肥料标准(GB/T23348)、控释肥料标准(HG/T4215)中有对此类产品的相关指标和要求,但仅适用于高分子包膜产品。

(二)化学型缓控释肥料
化学型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机理比较复杂,综合概括包括两类:一是化学添加物不与目标肥料结合;二是化学添加物与肥料结合形成新物质。
在化学添加物不与目标肥料结合的情况中又包括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目标肥料中添加阻溶性物质。以缓释尿素为例,在尿素中添加含铜、锌、锰化合物及植物所需的其他微量元素的无机盐、有机物等,这些物质可使尿素的溶解速度减慢,从而减缓养分的释放速度;另一种形式是在目标肥料中添加养分释放抑制物质,如在尿素中混加脲酶活性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加入脲酶抑制剂能降低脲酶的活性,从而使尿素的分解速度变慢,即减慢氨化过程。加入硝化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亚硝酸菌、硝酸菌、脱氮菌的活性,从而减少氮肥的硝化和脱氮作用,主要硝化抑制剂有卤代苯酚、硝基苯铵、卤化苯铵、硫脲、甲硫铵酸 、吡啶、嘧啶、硫脲、双氰胺(DCD)、DMPP(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等。
我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肥料称为稳定性肥料,其标准编号HG/T4135-2010 。
另一类是化学添加物与目标肥料结合形成新物质,如甲醛与尿素在特定条件下缩合生成脲甲醛;乙酸醛与尿素在酸性环境下生成环状结构物质;异丁醛和尿素反应生成的亚异丁基双脲(IBDU)等,这类缓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机理是该化合物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如生物作用、土壤pH值、水分含量、温度等)分解,特定化合物与尿素之间的化学键断开,重新生成尿素和特定化合物,然后尿素再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其释放速度取决于组合物键的性质、立体化学结构、疏水性、降解难易度、肥料形状、表面积与体积之间的比率及微生物的作用等。
我国现有脲醛缓释肥料标准(HG/T4137-2010)。

四、缓控释肥料的质量检测
(一)物理型缓控释肥质量检测
1、水溶出率法
用水或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在特定温度下浸泡肥料,定期测定浸提液氮素含量,从而计算一定时间内养分的溶出量。例如美国Scotts公司、Puresell公司,以色列Haifa化学公司是以肥料养分在21℃水中释放80%养分作为聚合物包膜肥料Osmocote、Polvon、Multicote的释放期评价标准。日本Chisso Asahi肥料公司以在25℃水中释放75%养分作为聚合物包膜肥料Nutricote、Meister的释放期评价标准 。该类方法测定过程较为简便,是评价物理型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特性的常用方法。但其测定环境与土壤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该方法只能粗略估计肥料的溶出情况,而对于高分子包膜热塑型包膜尿素和硫包膜尿素来讲,测定结果与在土壤中的实际释放情况能较好地吻合,因此该方法已成为硫包膜尿素和聚合物包膜尿素控释特性评价的常用方法。
2、肥—土淋溶法
把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定期用定量的水淋溶,收集淋溶液并测定其中的养分含量。该法的好处是设备简单易得,不需特殊设备,且测定条件与肥料在土壤中的环境更接近,所以较水泡法测定的肥料养分释放特性更为接近肥料在土壤中的真实情况。但该法较耗时,多不用于产品的在线测定,而用于科研。
3、扩散和渗透率法
取一定量肥料颗粒放在已称重的滤纸上,然后把肥料连同滤纸放入用干燥器改装的容器中,该容器底部盛水,上部为饱和水蒸汽,定期称量肥料颗粒及滤纸重量。根据重量变化来确定养分的释放速率。该方法对评价肥料颗粒的单个个体行为特别有效。
4、电超滤法
电超滤(electrouhrafihration,EUF)技术研究土壤有效养分已为人们所熟悉。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把该技术应用于评价缓控释肥控释性能。利用EUF技术不仅可以提供肥效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反映氮素淋失情况,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方法。
5、同位素示踪法
利用 N标记技术研究氮素释放特性。该方法是一种能较真实地反映田间实际情况的好方法。但目前在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中用该方法研究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特性的报道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同位素标记成本较高,而且需要特殊仪器,一般普通实验室或肥料生产厂难以完成。

(二)化学型缓控释肥质量检测法

包膜肥料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不宜简单地套用于非包膜控释肥,因为非包膜控释肥一般不仅具有物理缓控性,而且还具有化学和生物缓控性,简单套用的结果与实际肥效相差悬殊。尤其是采用生物技术的缓控释氮肥(如肥料中加入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简单地套用包膜肥料的测定方法不能正确地评价这些肥料的养分溶出情况。试验及生产上通常采用“肥一土”淋溶法和同位素示踪法来对非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进行评价,但由于测定时间和成本问题使得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控释机理的缓控释氮肥来说,研究相应的检测方法,对于推动应用各种缓控释肥十分必要 。



五、缓控释肥料的施肥技术
(一)缓控释肥料的施肥原则
1、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相结合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具有增产增效和节本的作用。在目前缓控释肥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通过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利用土壤养分资源,减少减少缓控释肥料的用量,提高其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降低施肥的污染环境风险。
2、与普通化肥掺混施用相结合
普通化肥目前仍然是农作物生产用肥的主体,虽然有效期短,但释放迅速,能及时给作物提供养分。缓控释肥料与普通化肥掺混相结合施用,可以起到以速补缓、缓速相济的作用。
3、与农作物专用BB肥相结合
农作物专用BB肥是测土配方施肥的最佳物化成果,具有养分含量高(总养分含量多在50%以上),配方合理并易于调整,物理性状好等诸多优点。在此基础上,对农作物专用BB肥进行包膜处理,将BB肥加工成缓控释农作物专用BB肥,增强了BB肥的应用功能,拓展了缓控释肥的应用领域,是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的创新之举。

(二)缓控释肥料的施用技术
1、根据作物生育期的长短,选用不同释放期的缓控释肥。如水稻,选用60~70天释放期;棉花、中稻等作物,选用3个月释放期; 冬季瓜菜选用4个月控释期;果树等多年生作物选用4个月(一年两次施肥) 。
2、肥料配方。肥料中氮、磷、钾养分配比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按作物、土壤选用。如香蕉,氮钾比例可选1:2的配方。
3、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一般以缓控释肥做底肥,按总施肥量的70%施用,以普通速效化肥做追肥,按总施肥量的30%施用。

(三)缓控释肥料的施用效果
“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连续5年组织了12个省(自治区)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对控释肥进行了试验和示范。
试验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湖北、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区)。
供试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花生、葡萄、哈密瓜、甘蔗、香蕉、柑橘、花卉、苗木等。
 2006-2009年累计完成试验183个,并进行了大区示范。
1、试验内容(重点为控释尿素)       
(1)控释尿素或控释氮钾肥与普通尿素或普通氮钾肥等养分量比较试验;
(2)控释尿素或控释氮钾肥与普通尿素或普通氮钾肥掺混比例试验;
(3)控释专用BB肥与普通复合肥等养分量比较试验;
(4)全树脂和硫磺+树脂两种包膜控释肥比较试验。
2、施肥方法        
      控释尿素在大田作物上均为一次底施,普通尿素根据当地习惯,分次施用。       
      控释专用BB肥均一次施用,普通复合肥的养分总量与之相同,但施用方法根据当地习惯。
3、施用效果
三年的大田作物试验示范结果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在施用等养分量的情况下,控释肥的增产效果普遍好于普通化肥。
      1) 控释尿素PCU与普通尿素等氮量比较,一般可增产5%-10%,高的可达20%左右。
      2) 控释专用BB肥与普通复合肥比较,一般可增产8%-15%,高的可达20%以上。
(2)控释尿素PCU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可进一步提高肥效,如果比例适宜,比全部用普通尿素增产15%左右,多数试验比全部用控释尿素多增产5%左右。          
      控释尿素PCU掺混的适宜比例,在黑龙江以30%-50%,辽宁以50%-70%,华北地区以70%,长江中下游以70%或以上为宜。由北往南掺混的适宜比例呈增加趋势。
(3)施用控释尿素PCU全量的70%与普通尿素100%(全量)比较,两者产量差异不显著,即控释尿素PCU在减少氮肥用量30%的情况下,当季作物不减产。       
      河北、河南在小麦、玉米上进行的控释专用BB肥试验,其肥料用量减少20%,仍可比普通复合肥增产5%左右。
(4)控释肥大区示范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1) 控释尿素PCU与等养分普通尿素比较,增产5%~12%;
2) 控释专用BB肥与普通复合肥比较,增产7%~13%;
3) 控释尿素PCU与普通尿素掺混施用与普通尿素比较,增产12%~17%;
4) 控释尿素PCU减量30%,相对产量为98%~100%。
(5)施用控释肥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
      在水稻、小麦、玉米、油菜4种作物共25个试验结果,可提高10%-20%。
(6)在试验和示范中控释肥均为一次底施,与普通化肥分次施用比较,在作物生长后期均未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包括越冬作物小麦和油菜,说明控释肥有肥效长的特点,在大田作物上一次底施是可行的。

六、缓控释肥料和行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影响我国缓释控释肥料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目前在实验室和田间条件下对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等相关研究还不深入,科研人员需要对肥料养分在实验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的释放率、释放模式、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注重缓释和促释相结合,着力研发具有“S”型释放曲线的控释肥料,使肥料养分释放速率和模式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相匹配,从而限制和减少影响肥料发挥最大效应的限制性因素,最终使研究者的产品适应生产者的需要,并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肥效试验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目前肥效评价仅限于简单的对比试验,缓控释肥料在田间的去向缺少系统定量分析,由缓控释肥料应 用而产生经济和环境效益缺乏定量评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系统、严格地对缓控释肥料田间应用肥效及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去向等相关方面进行评价,为改进缓控释肥料的性能,从而满足在各种农业生态条件下不同作物营养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3、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关于肥料控释性能的测试方法的标准,因而建立对肥料缓控释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促进和保证其工业化质量势在必行。我国起草并推动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必将规范控释肥料的检测。
4、目前市场监管能力很差,许多职能部门对缓控肥认识水平极低,许多企业浑水摸鱼,市场上假冒伪劣缓控肥盛行,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导致消费者对缓控肥有戒备心理。
5、国家鼓励、地方漠视或限制,这种局面在部分地区严重存在,影响了许多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地区出于环保压力或财税利益,把缓控肥企业简单列入化工行列,对扩建、申请土地等扩大经营规模提苛刻条件,限制发展,甚至搞一刀切不予立项或关停并转,扼杀了创业者的梦想,更影响了新型肥料特别是像缓控肥这样的环保肥料的发展。

七、我国缓控释肥展望
国际肥料专家们一致认为“21世纪肥料是缓释、控释肥料”。目前,美国、日本、西欧已有50多家生产缓释、控释肥料的厂家。我国的缓释肥料技术总体水平不及发达国家,尤其在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缓释肥料的生产已有多年,目前推广应用比较成功的有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生产的脲酶抑制剂型、郑州大学工学院生产的肥包肥型缓释肥料、广东农科院士肥所生产的缓释水稻肥、上海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BB肥、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树脂控释肥、山东多益成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控释及BB肥。
近几年,在发达国家普通化肥的消费大部分呈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缓控释肥料却以5%左右的年消费增长率高速发展,可以说缓控释肥引领了世界化肥工业的发展方向,是21世纪肥料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控释肥是肥料发展的一次革命,在国外逐步开始在农业上大规模应用,随着将来氮磷钾资源的的减少和不可再生,提高其利用率、减少用量,包衣越来越有必要。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将这革命性的产品服务于社会,同时减少因肥料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2020年农药化肥零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要大力发展能有效提高肥效的缓控肥。
中国人以10-2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缓控肥60-70年的道路,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应用更广,开创性的与普通肥料掺混大规模用于大田作物,引领了当今缓控肥的消费结构和方向,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农资人,我们感到骄傲;
缓控肥在我国肥料消费总量中占比还很小,真正具有控释效果、释放曲线具有S型特征的包膜产品估计不会超过100万吨(包膜尿素占90%以上),占我国实物消费量不足1%,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在推广应用方面因时间积累少,或者说企业在应用上持续性不长、技术性不高,(过于关注营销噱头)需要加大力度,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恰当的应用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把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
 

©山东多益成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1057号-1 公安网备号: 07896, 网站开发:CACMC网络